关于tcp/ip三次握手,四次握手:那张熟悉的syn包,ack包的图我就不说了。说一下它的例子吧。 比如我们都知道,客户端需要发送请求,服务端会开启监听端口(即listen(3000)之类的),一般我们代码客户端服务端是这样写的,然后就可以拿到数据了。但实际上,这里经过了三次握手。第一次握手只是建立连接,当连接成功后,服务端返回ack包,客户端收到ack包后,确认服务端接受成功数据,这就是第二次握手。 本来两次握手就可以连接了,为什么要等到三次握手才可以建立连接呢? 那是因为,假设在第二阶段确定握手,A和B建立连接,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在第二阶段之前,还有个a1请求,它因为网络延迟,请求迟迟没有到达服务端,但在A和B建立第二次连接之后(假设第二次连接是握手成功的话),那么这个失效的a1请求会被B辨识为A发送的新请求,可是a1是个失效请求(因为这个请求超时客户端那边已经刷新了,这个请求已经不重要了),B如果建立和a1连接就会浪费服务器资源。这样B的很多资源就会被浪费掉了。 所以,一定要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和第二次握手是为了检验客户端,服务端的发送和接受能力,第三次握手是为了屏蔽一些诸如超时请求之类的东西。 第三次握手的作用是节省资源。
另外,三次握手,SYN和ACK,这两个词其实也很简单,就好像一种数字交流,举个现实例子就知道为什么需要SYN和ACK了。 比如A和B同学互相不认识。 A同学有个数字1,B同学有个数字2,但是在这个世界里,A并不知道2的存在,但是它知道2在B那, 同理,B也不知道1的存在,可它知道1在A那。 这时候,A和B想要通过传输互相认识,该怎么做?答案显而易见,就是通过1和2。 首先A把它的标识符1发出去,发给了B,B看到了1,知道是A来了,于是把1和2一块发给A。 A看到1和2,它知道1是它的,2是B的,就证明了B看到了A发的东西了。这个时候,A要把2发回给B(不用发1了,因为这个时候B已经知道了1的存在,没有必要了,A把2发给B是为了告诉B它收到了,因为2是B的唯一标识,只有B知道2的存在,2是A和B之间的秘密),B收到2以后,这是B的东西,已知它只发给A过,所以B收到2就证明一件事情,是A发给它的。 这里,只不过1叫SYN,2叫ACK罢了,但意思是一样的。
另外的,关于HTTP的无状态意思,就是说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如上A同学,A同学是个失忆的人,它虽然跟以前一模一样,也认识1, 可是当它和B结束连接以后,它就忘记B发给它的东西了,所以这就叫做无状态。(不知道自己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到时候再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