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参考模型
(一)层次结构模型
????????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OSI?/?RM?)。?
????????OSI?/?RM?的七层参考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二)各层功能概括
1.物理层(?Physical?Layer?)
????????物理层规定了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其中,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等;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传输线路和传输信道进行了定义。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ver?)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主要功能是物理地址寻址(?MAC?)、帧的定界、流量控制、数据检错、透明传输。
3.网络层(?Network?Layer?)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和?IP?寻址的功能。网络层是尽最大努力的交付服务,不提供校验,允许乱序的机制。
4.传输层(?Transport?Layer?)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口到端口的传输的层次。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分段、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5.会话层(?Session?Layer?)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6.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
????????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7.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二、?TCP?/?IP?模型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模型,主要任务是解决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TCP?/ IP模型是四层的体系结构从上到下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 OSI 与TCP / IP模型。
????????TCP / IP?解决的是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OSI 最初只考虑到使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
????????TCP / 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并重,而OSI?在开始时只强调面向连接服务。?
????????TCP / 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是在实际中使用的,而OSI?是在最开始提出的网络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