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Model),由国际化标准ISO收录在ISO 7489标准中并于1984年发布。
OSI参考模型:
名称 | 作用 |
---|
7.应用层 |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 | 6.表示层 | 数据格式化 加密 解密 | 5.会话层 | 建立维护 管理会话连接 | 4.传输层 | 建立 维护 管理端到端的连接 | 3.网络层 | IP寻址和路由选择 | 2.数据链路层 | 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 1.物理层 | 比特流传输 |
- 应用层:用户使用的APP,存在用户数据,聊天文字,图片等,在短视频平台app看的视频就属于应用层数据。
- 表示层:计算机用自己的编码方式对用户的数据进行编码,比如MP3编码表示各种声音数据,MP4表示视频数据,部分公司为了安全也会自己独创一套只有自己才能识别的编码方式来表示数据。
- 会话层:两个程序间的接口,如美团可以调用微信支付,就是通过二者间的会话层接口。
- 传输层:用来建立TCP/UDP连接,并给数据打上端口号。
- 网络层:给数据,从源网络到目的网络
- 数据链路层:由交换机判断每台设备连在交换机的哪个端口,物理地址就是MAC地址,就是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地址。
- 物理层:把包装好的数据包用物理信号来表示,通过网线传输。
TCP/TP参考模型: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类似,采用分层架构,同时层与层之间紧密联系。
TCP/IP标准模型参考模型中将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划分到了网络接入层,但是违反了现实协议制定情况,然后将TCP/IP标准模型与OSI模型整合后就有了TCP/IP对等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