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
- 将一个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
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 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2.计算机网络功能
- 1.数据通信
- 2.资源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
- 3.分布式处理: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Hadoop平台)
- 4.提高可靠性
- 5.负载均衡:计算机之间亲密配合,完成任务
3.组成部分
- 基本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协议等
- 按工作方式分为: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C/S,P2P);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服务
- 按功能组成分为: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及数据处理
-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属于资源子网
-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属于通信子网
- 传输层是通信子网和传输子网的接口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1.按分布范围:广域网(交换技术),城域网,局域网(传播技术),个人区域网PAN
- 2.按使用者:公用网(中国电信,移动等),专用网(政府,公安等,需要权限)
- 3.按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 4.按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形,网状型(常用于广域网)
- 5.按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共享公共通信信道),点对点式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5.标准化工作(vital)
- 法定标准:由权威机构制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OSI)
- 事实标准:某些公司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流,这些产品的协议与技术就成了标准(TCP/IP)
RFC(Request For Comments)因特网标准形式
RFC要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
-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成为RFC文档
-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相关标准组织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要贡献:OSI参考模型,HDLC协议
- 国际电信联盟ITU,主要贡献:制定通信规则
-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EEE802系列标准以及5G相关协议的制定
-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负责因特网相关标准的制定
6.计算机网络相关性能指标
6.1速率
- 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速率,即数据率,数据传输率或称为比特率
- 比特:数据传送的单位(表现形式:0/1位),单位b/s,kb/s,Mb/s,Gb/s,Tb/s
- 举个栗子:将A主机的数据’1111100000‘传入B主机需要1s,那么速率就是10b/s
- 单位换算:
千:1kb/s = 10^3b/s
兆:1Mb/s = 10^3kb/s
吉:1Gb/s = 10^3Mb/s
太:1Tb/s = 10^3Gb/s
存储容量:
1Byte(字节) = 8Bit(比特位)
1KB = 2^10B
1MB = 2^10KB
1GB = 2^10MB
6.2带宽
- 带宽原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赫兹(Hz)
-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指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指单位时间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
- 通俗讲就是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 举个栗子:
某1000米的链路(信道)带宽为1Mb/s(主机在1us内可向链路发送1bit数据),
链路上电磁波的传播速率为2?10^8m/s(电磁波1us可向前传播200m)
6.3吞吐量
-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Kb/s,Mb/s等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6.4时延(延时)
- 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s
- 1.发送时延发生在主机(发送端)内部,(传输时延)指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事件
发送时延 = 数据长度/信道带宽(发送速率)
- 2.传播时延发生在机器外信道上,是指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一定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因为数据是以电磁波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所以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
- 3.排队时延指等待输出(输入)链路可用(举例:路由器繁忙时会将新传递的数据放入缓存中进行等待)所需的等待时间
- 4.处理时延:检错,找出口所需时间
- 疫情期间我们乘坐任何交通工具都检查(check)的非常严格,就拿坐高铁举例,我们进站后等待安检的时间就类比为排队时延
- 而安检小姐姐检测我们是否有违禁物品,转身检测直到检测完毕,这就类比处理时延
6.5时延带宽积
-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带宽 (bit)
- 是一个描述信息量的有关属性,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容量)
6.6往返时延RTT
-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发送的数据越多
- RTT包括:往返传播时间(传播时延*2),末端处理时间(接收方对数据进行确认处理)
- RTT仅包含传播时延(信道上)
6.7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 / (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